创科实业致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们的承诺以系统性的最佳实践和统一方法为基础,确保集团以稳健且透明的方式,实现二零三零年范畴1及2的温室气体排放较二零二一年基准减少60%的目标。
基准与增长对比
在制定减碳目标时,我们首先就二零二一年(基准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作全面评估。这项初步分析让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当时各项现有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足迹。我们透过此基准评估确立具体的减排机会,并制定将范畴1和2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60%的目标。
随着集团业务在过去数年快速增长,我们引入多项新设施及业务。我们正在基准之外追踪这些新基地的排放影响,以确保集团能实现于二零二一年设定的减排目标。
建立这些新设施对我们业务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使我们能够提升客户服务和营运效率。作为我们全面的减碳策略的一部分,我们已仔细考虑了这些地点的碳足迹影响。此外,我们正积极研究能替代的能源解决方案,将这些据点的排放量降到最低。
建立这些设施的主要驱动力是要垂直整合过去外判的营运。这一战略举措参考自我们团队在促进产品创新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随着我们的进展,我们将专注于监测这些地点的排放量,并将制定一个有别于二零二一年基准的减排目标。
与二零二三年相比,我们在二零二四年成功将基准基地的绝对排放量减少多于4,000吨。相较之下,我们的增长基地的绝对排放量约增加了18,000吨。
验证
作为集团减碳策略的重要一环,我们已就范畴1及2的排放作出评估。范畴1的排放包括来自工地日常运作及由公司营运的车辆所产生的排放,而范畴2的排放则间接来自购电。集团已就二零二一年(基准年)及二零二三年和二零二四年的范畴1及2排放进行独立验证。我们今后将每年验证这些排放。
范畴3
在对应范畴3类别时,我们视管理碳足迹为优先事项,而未有寻求 SBTi Science-Based Targets initiative验证。关键因素包括产品耐用性可能导致排放量被高估,以及类别11(已售产品的使用)类别中的潜在重复,因零售商可能已将这些排放量纳入其范畴3计算中。
此外,类别11(已售产品的使用)和12(已售产品生命周期完结后的处理)的基础计算方法会大大受到如产品的使用时间和弃置方法等假设的影响,而这些假设可能会有实质的变化以及/或无法验证。在我们新的方法中,我们将着重于逐年降低我们有能力影响的类别的强度。
我们欣然在本报告的「绩效指标」章节分享我们的范畴3勾划结果。我们已就类别1(外购的商品及服务)及类别4 (上游运输及配送)制订确立了排放强度占收入百分比的逐年减少目标。
我们的范畴3减排工作从对应价值链的排放开始,并优先处理类别1和4,原因是我们在这两个类别的直接影响力和实质减排潜力最大。这两个类别将被增加到我们在二零二四年制定的转自堆填区废物比率目标。这项工作仅仅是我们计划在未来继续发展的更宏大承诺的起点。自展开这项计划以来,我们对团队所取得的进展,以及我们为减废及优化运输流程所建立的完善流程感到自豪。尽管我们目前的工作仍主要集中于这三个类别,但这为集团日后管理其他类别奠下基础。
温室气体减排路线图
我们的短、中和长期目标正稳步带领我们实现60%减排目标。在短期方面,我们视实施绿色能源采购策略为优先任务。中期而言,我们将优先开发实地太阳能,此措施已开始在中国的营运中实施。长远方面,我们计划扩充现场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并执行能源回收措施。
我们二零二一年基准基地的范畴1和范畴2排放量已达到峰值。随着我们达成此里程碑及完成整合工作,我们预计排放量将稳步下降,助集团迈向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绿色能源采购、车队减碳及实地可再生能源项目等措施,对我们达成目标尤为重要。在车队减碳方面,我们原计划扩大电动车车队,惟由于充电基础设施未如预期完善,转型计划减缓,但我们已准备好在适当的时机加快进程。
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透过充电式产品和可持续营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致力鼓励客户从使用汽油驱动产品,转向使用以充电式电池供电的产品,从而协助他们减少碳足迹。
温室气体减排路线图
基准设施温室气体排放追踪系统
温室气体减排进程(%)
2030
60%
减碳目标
2024
減低15%
2021